如今提起小米,有人会质疑“小米是不是不行了?” 事实上,小米自2010年创办至今,从当初的“用户参与感”、“互联网思维”被热捧到遭受非议,从一个中国本土品牌一步步走出国门,再到成为印度市场第一,一路历经多少坎坷,鲜为人知。“再崛起”的过程中,作为小米创始人和掌舵者的雷军,究竟在想些什么,小米接下去会怎么做?
2017年正值小米的“七年之痒”,创始人兼CEO雷军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理事们造访小米总部期间,分享了小米的商业模式、价值观,小米在过去遇到了哪些困难,以及2017如何成功实现了逆转。以下为内容节选,首发于公众号“雷军”,我们认为非常值得研读。
大家对小米存在一些认知差异,主要因为小米属于新物种,有着前所未有的新商业模式结构,所以在不够了解小米的时候很容易误解。
比如,小米创业初期很成功,大家就觉得小米模式是王道,互联网思维就是厉害,后来小米遇到困难,大家又觉得小米模式不行,互联网思维是忽悠。实际上,互联网思维是源自互联网精神的思维,但不是只有互联网才适用,它的本质是透明和高效。互联网是0,实业是1,如果实业立不住,再多的互联网思维也没有用。
7月份,当我们二季度的业绩逆转后,我们在高管战略研讨会上做了研讨总结,核心内容就是PPT上的这四个问题。
一、小米创业之初,如何两年半从0做到中国第一?
我们今天回想一下,2010年一个小创业公司拿着3000万人民币做手机,进入了全球竞争最激烈的行业。
这个行业竞争有多激烈呢?国际手机市场上,其实只有两大玩家,一家叫苹果、一家叫三星,你们再想想哪个行业只有两大玩家。在中国市场上,我们入场时有300家,到现在活下来只有20多家,其中前几家我认为基本上能活下来,后面10多家还在抢夺生存权。
这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领域。在这么激烈竞争的领域,一个从零开始的创业公司只用两年半干到第一名,到今天我自己都觉得匪夷所思。但是奇迹发生了,为什么?
创办小米是在我卖掉了卓越、金山成功上市、退休了三四年之后,在我40岁的时候决定干的事情。小米想干什么事情呢?我想为中国解决点实际困难,这个实际困难就是当时的国货不够好、价格很贵,很多人就去国外买买买。
二、过去两年,小米到底遇到了哪些困难?
过去两年外界舆论几乎一边倒的觉得我们不行了,那么我们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
如果不搞清楚我们自身的问题,其实很容易乱决策,尤其是企业遇到压力的时候。我跟一些企业家交流的时候说到四个字:守正出奇。遇到问题的时候,大家希望用奇招来逆转,这是错的。遇到困难一定是某个基本功出了问题,守正比出奇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