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论”一直是雷军推动小米成长的故事。但创业不易,面对市场份额跌出了全球前五的小米,亟需新风口的雷军,而今又跳进了新零售的套子。从用户体验打造,到电商渠道红利的抓取,再到生态链贴牌,这个“价格屠夫”在不断寻找自己的新风口,打造出一个全新崛起的国货品牌。
起风,用户参与感打造之旅
8年前,雷军创办小米科技,并于2011年8月公布其自有品牌手机—小米手机。在当时已经是红海的市场上,小米选择了用互联网模式做手机。据雷军自称,在小米创立时就已提出了“新国货”的理念。
但小米并不是一开始就成功了的。曾想通过米聊为起点,从社交这个垂直切口,构建一个自己的应用生态体系的雷军,随着微信的崛起失败了。小米的轨道从应用入口滑向了硬件入口,并以用戶最大的消费欲求作为突破点,进行重点攻击,其核心换言之即为用户思维。
小米早期产品中,最能够代表这一思维的,该是小米手环了。2014年7月22日,华米的手环以小米手环之名发布,以“79元的超低价格”和“长达3个月的待机时间”这两个极致的单品概念,瞬间击穿了消费者购买欲求的钢板,将可穿戴设备从极客玩具变成了大众消费品。到2017年第一季度,小米手环市场占有率便登顶全球第一,华米成为全球最大的可穿戴设备厂商。
不仅如此,包括其他一系列看似很极客化的“便宜产品”,在崇尚个性化的年轻人群看来,能在朋友圈里炫耀一番也值回票价了。在各种装备的映衬下,一个极具高技术色彩且低价高逼格的小米,已经扎根消费者心中。
电商渠道是大风口?
2011年,小米销售收入5.5亿元,2014年跃升至743亿元,号称成为中国第三大电商平台,连亚马逊也花了5年时间才实现这一目标。
在很多人看来,小米成功的关键在于高性价比。但雷军给出的答案或许更精准:“高性价比是效率革命,要提高效率,在当时的市场情况下只有电商能够帮小米完成。”
电商渠道价格能比传统渠道便宜一半,在当时成为了手机行业的共识,但小米首先站在了这个风口上,并获得了最大的利益释放。周鸿祎也曾说:“因为长达一年半没有对手,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跟进,敢推出同样配置和价格的手机。”
也是从2014年末开始,春风得意的小米,进入了多事之秋。2014年10月就宣布产能提升,意在抛弃饥饿营销的小米,2015年仍没有完成预期的销量,2016年更是大跌36%,跌出了全球前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