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电商经济电商

管理史鉴:张一元茶庄沉与浮

  老北京人喝茶吃点心向来认字号,有一句口头禅说:吃点心找正明斋,买茶叶认张一元。说明了老北京人对张一元茶庄的厚爱。张一元茶庄,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它从一个小茶摊开始,十余年间发展成为名冠京城的大茶庄,其中奥秘何在?经营又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

  1变迁历程

  张一元茶庄的创始人是张昌翼(1869—1931年),字文卿,安徽歙县定潭村人。他自小就与茶叶打交道,帮助父亲管理茶园,能够识别各种茶叶。清光绪十年(1884年),张昌翼17岁时,经同乡介绍来到北京崇文门外磁器口荣泰茶行学徒。他不仅学会了在后柜拼配茶叶,而且也学会了在前柜接待顾客。出师以后,茶店掌柜让他管账。这样,他就有机会同茶叶行人打交道,慢慢积累了经验和人脉。张昌翼很早就想自创事业,干了几年,他积攒下了几个钱。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张昌翼辞了柜,在同行和朋友帮助下,在崇文门外榄杆市找了一间房住下,弄了几块铺板、两条长凳、一个独凳、几个茶叶罐子,就在花市大街羊市口外路南,一家烟铺门前摆起了茶叶摊。花市平时人就很多,每月初四、十四、二十四集市日,游人熙熙攘攘,更是热闹。因此,张昌翼的茶叶摊一开始买卖就不错,销路很好。

1.jpg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春天,张昌翼茶叶摊后边的烟铺,因东伙不合,买卖做亏了,无法维持下去。他抓住时机,走东家串西家,在同行、朋友的帮助下,凑够了钱,终于将这家三间门脸的铺底倒了过来。张昌翼很重视门面的装修。他请来瓦工、木工、油工进行整修、装饰,搞了一个多月,使三间门面的店铺里外一新。茶叶摆放有致,整体气氛也很典雅。

  传统的商业经营非常重视在店铺的称谓上有一个富有特色、寓意深刻、吉祥如意的店名。张昌翼在自己茶庄的命名上颇下了一番心思。茶庄字号取名“张玉元”,这是他创办的第一家茶庄。店名“张玉元”中的张是他的姓,“玉”是玉茗这种名贵茶叶的简称,“元”字含有“一”的意思,三个字合起来表示“张家的第一流的茶庄”。

  张玉元茶庄开张后不久,就遇上了庚子事变。花市这条街上的店铺被抢、被烧的不计其数。好在茶庄不像珠宝玉器铺,没有贵重物品,强盗们把茶叶撒了一地,就扫兴地走了,所以损失并不大。

  由于张昌翼管理有方,极善经营,加之薄利多销,接待热诚,张玉元茶庄很快扬名京城,买卖极为兴隆,很快就有了资金积累。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张昌翼又在前门外观音寺街路北开设了第二家茶庄,字号“张一元”,意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这里顺带说明一下,解放前北京盛传张一元茶庄是张昌翼用一元钱买下一张黄河奖券,巧中头彩发了大财办起来的。其实,不论从时间还是从事实来看,这种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黄河奖券是“七·七”事变后在北京等地发行的,而张昌翼的三个茶庄到这时已经营了三十多年,而且这时张昌翼也早已不在人世了。产生这种说法的原因,不过是不了解情况的人看到张一元的店名,望文生义罢了。

Copyright © 2015-2029, 中国影响力品牌企业评选高峰论坛组委会 版权所有,Rights Received.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邮箱:zhgyxlpp@126.com
您是第 532779 个访问者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