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人骄傲,联想曾经风光无限。但随着中国其它科技企业的崛起,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联想已经换成了腾讯、阿里、华为、小米。
从昨日的“大哥”到今日的“落魄户”,让我们看看联想这些年都做了什么。
一
从5月10日开始,微博、知乎等平台传出的“联想为什么不给华为投票”、“联想站队高通”等帖子迅速发酵传播。
这其实是一则被翻出来炒的旧闻,2016年10月和11月,5G标准的制定组织3GPP(通讯技术标准化机构)分别开了两次会议,联想第一次投了美国高通,在第二次的两项投票中,联想一个投了华为,一个投了弃权票。
联想同为中国厂商,却抛弃华为,把票投给了高通。因为联想这个“叛徒”,华为在长码上以微弱优势惜败高通。
在中美贸易摩擦和中兴通讯被美国制裁的大背景下,联想的行为瞬间被升级为“爱不爱国”这个大是大非的高度。
舆情汹涌,5月11日,联想迅速发表声明,从第二次投票结果出发,否认了站队高通的行为。
5月12日,联想集团CEO杨元庆又在朋友圈对“5G标准投票”发声,称“本就一个有关技术标准的投票,竟能在两年后硬给炒成一个爱国的话题。好吧,爱国,咱也绝对经得起考验”。
但是联想的解释并没有让网友们买账,“联想要出来澄清86次会议上,长码到底支持了谁!为什么只出来澄清87次会议的结果!”之类的声音不绝于耳。
与在小米即将IPO时出来“蹭热点”的酷派一样,无论联想投华为的这则旧闻是否被拿出来炒作,联想的积弱不振都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
1984年,在这个互联网上古时代,40岁的柳传志认识到个人电脑将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当年他怀揣2.5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带领10名科研人员在北京一处租来的传达室中开始创业,把这家年轻的公司命名为“联想”(legend,英文含义为传奇)。
1985年,联想推出第一款具有联想功能的汉卡产品联想式汉卡,联想这一品牌名称由此而来。
汉卡大获成功,这也帮联想赚到了第一桶金。
1993年,汉卡退出历史舞台。此时的联想,也站在了十字路口。
联想总工程师倪光南认为联想应该继续走“技工贸”路线(即科研带动生产,进而带动贸易),但柳传志以及其他高管认为应该走“贸工技”路线(即市场优先,生产次之,科研位置放在最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