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电商经济电商

幸存者钉钉

  钉钉的出现和成功,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对阿里创新能力的质疑,它的诞生和成长回答了一个问题——小团队该如何在大公司生存

  “要成为伟大的企业,就要解决伟大的问题。”这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在10月11日阿里云栖大会的发言。他提出,未来阿里的利润将来自技术,而非规模。而未来的规模不是靠预算,而是靠创新。

  阿里是不是一家具备充满产品创新能力的巨头?在互联网行业内,这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长期以来,阿里被认为是一家战略驱动、文化强权的公司。一些评论者认为阿里不擅社交,不擅长做自下而上的产品创新,不擅长垂直领域的创新。这些质疑声随着2014年阿里移动社交产品来往的失败达到了顶峰。

  但钉钉的出现和成功,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上述质疑,它的诞生和成长回答了一个问题—— 一个小团队该如何在大公司内生存?

  钉钉成立于2014年,正是来往被阿里内部认为已失败之时,其定位于企业移动服务平台。三年时间,已成长为全球用户量第一的企业移动服务平台,服务企业数量突破500万家,面对的市场将在2020年达到百亿元规模。钉钉将在10月发布4.0版本,推硬件、升级软件,走从工具到平台之路。

  在以自上而下创新为主的阿里,钉钉是一个罕见的自下而上成立的事业部。在阿里以平台型产品为主的创新成功案例中,钉钉起步于垂直和社交——两个阿里并不擅长的领域。

  钉钉的成长,证明了阿里内部创新的另一种可能,一种微信式的创新——既依靠总部资源,又与总部保持距离。同时,一切围绕产品,追求完善的产品体验,对产品调整较克制。这对于宣称要将未来押注创新的阿里而言,或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案例。

  背靠阿里、远离阿里

  阿里战略思想基于“履带战略”,创新也正是基于此思想的排兵布阵。

  马云希望阿里成为跨过三个世纪,生命力达102年的公司。但任何一个业务鼎盛不过三年。转衰之际,其他业务要接棒,拉动公司滚滚向前。这是阿里在2008年左右定下的战略思想,称为“履带战略”。在这样的战略指导之下,阿里业务创新多是自上而下,战略驱动的——马云及阿里管理层基于5年-10年后的未来,给集团制定前进方向,随后举集团之力将其实现。

  所以阿里的创新更多是基于平台的“大创新”,革命产业底层,从B2B、淘宝到目前的天猫,再到未来的蚂蚁金服、菜鸟都是如此。但基于产品的“小创新”往往并不成功,如中国雅虎、阿里软件、星晨急便、阿里手机等。而腾讯正相反,腾讯往往是基于已存在的产品形态,如通讯工具QQ和微信,创新出小而美的功能升级,如朋友圈、微信钱包等,实现极致优化的产品体验。

Copyright © 2015-2029, 中国影响力品牌企业评选高峰论坛组委会 版权所有,Rights Received.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邮箱:zhgyxlpp@126.com
您是第 532779 个访问者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