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再奇常说的一句话是“数据是未来的石油”,英特尔要从旧的处理器制造商身份,转型为数据公司。
英特尔CEO科再奇(Brian M. Krzanich)永远地失去了他最强力的顾问之一,他的前任保罗·欧德宁(Paul S.Otellini)于2017年10月2日离世。欧德宁作为英特尔最会挣钱的一任管理者,在其任CEO的8年间,英特尔的营收从340亿美元提高到了2012年的530亿美元,其任期内获得的利润,超过前几任CEO创造的利润总和。
然而,也是在同一时期,英特尔彻底错过了移动时代。欧德宁留给科再奇的,除了漂亮的利润,还有外界眼中落伍的庞然大物和10万名迷失方向的员工。英特尔——这个计算行业的创造先驱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与质疑。
英特尔的失势,快得令人惊讶。2010年,英特尔还占据整个半导体芯片市场80%多的份额。到2016年第二季度,IHS的报告数据显示,英特尔的份额仅剩下14.7%。
从2013年上任至今,科再奇试图扭转移动领域的落后地位,并为此付出了不菲代价,但是,终究未能打破ARM、三星、英伟达等敌手围剿的困局。
2017年夏季,三星和英特尔相继发布第二季度财报,前者半导体业务的158亿美元营收额,高过英特尔147.6亿美元的营收额。有评论据此认为,坊间传闻的“三星超越英特尔成半导体行业新霸主”的预言成真了。
如果你麾下的企业是行业的缔造者,称霸行业40余年,却在如今面临这样的窘境,该如何是好?也许是时候重温先贤的智慧了——
“企业繁荣之中孕育着自我毁灭的种子,你越是成功,垂涎三尺的人就越多。他们一块块地窃取你的生意,直至最后你一无所余。‘战略转折点就是企业的根基即将发生变化的那一时刻,这个变化可能意味着企业有机会上升到新的高度,也同样有可能标志着没落的开端。你可以是战略转折点的承受者,也可以是它的引发者。”安迪·格鲁夫在他的著作《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中如是说道。这位被公认为美国乃至全球最了不起的企业管理家,从1987年到1998年,执掌了英特尔极其辉煌的12年,被视作英特尔传奇CEO,于2016年3月21日去世。
格鲁夫本人就是战略转折点的承受者和引发者: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存储器厂家打垮了当时的英特尔。正是在格鲁夫手上,这家原本生产内存芯片的企业转型开发微处理器,成为芯片霸主,将其他公司推入转折点,成为引发者。
但当英特尔面临移动互联网这个转折点时,格鲁夫原来的办公室主任、后来的CEO欧德宁,未能成功应对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