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手机,也不在于任何一个单项产品,而是它持续不断的模式创新,并以此构建的“硬件+互联网+新零售”的护城河。
依靠投资和输出经验,小米搭建了包含90家企业的生态圈。在生态链企业的支持下,小米拥有了手机厂商中最丰富的产品和业态,搭建了手机公司里最成功的电商“有品”和线下直营店“小米之家”,后者的坪效甚至达到了全球第二。
此外,丰富的智能硬件布局也为小米通往物联网(IoT)时代拿到了一张船票。
当然,生态链投资不是万能的。一旦发生品控或其他的管理问题,生态链产品的瑕疵可能会对整个小米品牌带来消极影响。如何在不断拓展产品线的同时,又把控好品质,对小米是一项挑战。
而毛利率高达六成的互联网服务业务虽被寄予厚望却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苹果的互联网收入都是来自支付、音乐和云服务等收费服务,而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最大的来源却是内置在MIUI里的广告。虽然广告变现的方式最直接方便,但是广告收入也有成长天花板,因为广告天生与用户体验相背离。
小米未来成长的关键点,来自国际化、线下渠道和高端市场三个方面。小米之家虽然在一二线城市获得了成功,但面对HOV深入县乡的渠道,小米小店很难与之抗衡,而研发的弱势又将是小米进军高端市场的主要障碍。
研发比不过华为、营销和渠道比不上OPPO和VIVO,但偏偏是小米,诞生仅4年就登顶中国市场第一,也是唯一一家在销量下滑后还能实现上涨、重回全球前五的公司。
根据IDC数据,在全球手机市场总销量下降2.9%的情况下,小米手机2018年Q1在全球市场的出货量获得了87.8%的增长,市占率从2017年同期的4.3%提升到8.4%,位居全球第四,仅次于三星、苹果和华为,是唯一一家维持了高速增长的主流手机公司。
另一方面,2018年5月3日,小米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说明书,将成为中国手机行业里第一家上市公司。
现下,各界对小米的估值众说纷纭,如果按上市后1000亿美元市值计算,小米的估值已是格力电器的2.4倍,而后者的净利润是小米的4倍(表1)。
小米凭什么可以获得如此高的估值,它到底是家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高速增长能持续多久,2020年中重回中国第一的目标又面临哪些挑战?
生态基石:硬件业务贡献九成收入
正如iPhone之于苹果,QQ/微信之于腾讯,淘宝之于阿里,对于小米来说,手机同样是整个生态体系的硬件基石,因为手机已然成为移动互联网经济的核心基础设施,是连接用户和互联网服务的流量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