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天跑成“独角兽”,瑞幸何以创造这样的速度?这是一个脱胎于神州优车的创业团队寻找新市场的故事。
创办第一年,瑞幸咖啡(下简称“瑞幸”)就宣称2018年底要开到2000家店,从规模上先占位到仅次于星巴克的体量。
在说到做到,创下5个月开到500家店、8个月开到800家店的纪录之后,对于瑞幸来说,2000家这个数字看起来并不是梦。
瑞幸就像一个突然横在市场中的巨兽。创业邦在回顾中国零售业历史的时候发现,能以如此快的速度去扩张,而且每一家均为直营店,纵观所有细分产品与业态,可以说瑞幸几乎是唯一的一个。要知道,星巴克入华19年,开业门店数才为3400余家。
2018年7月,瑞幸创始人兼CEO钱治亚在发布会上看似轻描淡写地表示,“烧了十来个亿”。对她来说,这不是个大数目——在上一场关于出行的战争中,她曾作为神州优车COO参与了至少几十个亿的支出。
但卖咖啡不是卖车,这是个太过于to C的市场,一切动作都会被放大。在铺天盖地的广告投放与微信上的“裂变营销”,还有汤唯、张震的代言,与星巴克的对垒,以及似乎不会停止的补贴之后,人们记住了瑞幸这个国产咖啡品牌。
所以,这是一个脱胎于神州优车的创业团队寻找新市场的故事。瑞幸的启动资金来自创始团队,之后它在A轮融资2亿美元,如今已跻身“独角兽”行列。这个拥有将一家公司带上市的经历并手握“高端生产力”的创业团队,不仅是资本眼中的最佳标的,也是真正拥有弄潮能力的一群人。
破坏
8月2日,瑞幸召开发布会宣布进军轻食市场的第二天,星巴克在上海宣布联手阿里巴巴,为旗下门店逐步推出外卖服务。
当一直以来的“假想敌”终于宣布开启外卖业务的时候,瑞幸团队的第一反应是:巨头确定是盯上自己了。瑞幸首席营销官杨飞赞同的一个评价是——这是对手的一次“东施效颦”,他认为星巴克不是新零售。
新零售应该长啥样?
答案是:至少与大多数零售门店不一樣。
首先,瑞幸的店铺几乎不是“经营”的状态,而是“运营”。当别家的店长操心于新店开业引流、员工管理、订货、出品、回款的时候,瑞幸的店长只需要根据系统给出的提示按部就班。大部分情况下,瑞幸门店每天由系统自动生成订货数据,总部大楼能够实时监测到每台咖啡机的运转情况,店员只需要去制作咖啡。他们甚至不需要考虑收银,因为在这些门店里,只有下载瑞幸的App才能完成支付。
这里不需要高手咖啡师,一切流水线运作,力求每家店的口味全都一样。网上流传的“星巴克特调”,对不起,瑞幸不会提供这样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