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检验检疫局创新出入境航空器检疫管理机制
实现疫情防控全链条式监管
□林冬韵 施文秀
几天后的厦门,将见证2017年中国主场外交的又一盛事,迎来远隔重洋的“金砖客人”。随着盛事的临近,由厦门入境的相关人员增多,他们发现厦门机场的通关速度有了很大提升。这得益于厦门检验检疫局自主研发的“航空器检疫管理系统”。
该系统经过半年多的试运行后,于8月10日在厦门机场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厦门出入境航空器检疫管理机制进入全新模式。
8月10日5时,距离当天第一个进港航班——由阿姆斯特丹飞来的MF812落地还有半小时,厦门局就通过“航空器检疫管理系统”提前获悉了机上人员名单、国籍、座位号、证件号码等信息,并据此发出一系列检疫指令。
随着厦门机场国际航线的不断增多,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空港口岸面临更广泛的疫情疫病风险。对此,航空器检疫管理系统应运而生。通过该系统,厦门局可以掌握包括定期航班、公务机、包机、维修调机在内的所有机型、所有航班机上人员的名单、座位、国籍和证件号码等信息,既可以有针对性地确保口岸安全,又有利于航空旅客快速通关。
以前,口岸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期间(如甲型H1N1流感),为获取旅客信息,只能在航班落地后由旅客自主填写纸质健康申明卡并由检验检疫人员手工录入。既影响旅客通关效率,又容易出现信息失真,给后续可疑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追踪造成阻碍。如今,新系统直接提供旅客数据,有利于检验检疫部门排查可疑传染病,也有利于卫生医疗机构对入境后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措施,极大提升输入性传染病的防控效果。
据介绍,该系统实现了疫情防控“前”“中”“后”链条式监管,为输入性传染病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前”即提前布控。于入境航班落地/出境航班起飞前提前了解机上情况,为应对机上突发卫生事件预留出时间,并根据全球疫情信息,实时调整防控重点,提前锁定来自疫区的航空器、旅客,切实提升风险评估和传染病防控针对性。
“中”即重点检查。通关过程中通过红外测温仪、医学巡查等方式对人员进行卫生检疫,并对重点航线、重点航班、重点人员着重布控、重点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