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举措 保障安全
——广西检验检疫局服务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纪实
本报记者 包拥军 韦万春
9月12日至15日,主题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简称“东博会”)在绿城南宁举办。
近年来,广西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合作,与194个国家或地区建立贸易往来,尤其与东盟国家实现290多亿美元贸易额,年均增长34.7%,连续15年成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广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过程中,办好东博会成为有力抓手。
8月31日,来自泰国、柬埔寨等5国的咖啡、化妆品、红木家具等参展物品,经钦州口岸入境并顺利运抵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拉开了广西检验检疫局保障本届东博览会的序幕。
一
“东博会已成功举办了13届,形成了集政治外交、经贸、人文于一体的全方位合作新模式。保障东博会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举全局之力提高通关效率,提升服务水平,防止疫病疫情传播,确保入境展品质量安全。”广西局局长孙世和对全局干部职工提出要求。
8月17日,广西局召开动员大会,要求在总结历年经验基础上,抓好机制建设。该局成立了“三部、两办、五局”(统筹协调部、综合接待部、后勤保障部,驻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检验检疫现场办、南宁机场办,桂林、北海、防城港、东兴、凭祥局)领导小组,编制了《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工作手册》《中国-东盟博览会出入境检验检疫服务指南》,并展开全面排查,确保仪器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和物质储备充足。
广西局设计开发并启用“中国-东盟博览会检验检疫信息化平台”。该系统为展会主办单位、参展单位及报检代理公司、检验检疫等部门建立起一个集通关执法管理和相关物流商务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同时,利用中国电子检验检疫(e-CIQ)主干系统优化通关环境,提高了入境展品的通关效率。
二
与往届相比,本届东博会规模更大,展区面积12.4万平方米,展位6600个,论坛35个。参展物品种类繁杂,入境时间集中,同时入境人员增多,导致疫病病情传入风险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