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质监部门在国内率先大规模对校服实施召回
开创校服质量监管新局面
□ 本报记者 杨 蕾
近来,重庆市的两起校服召回事件引来媒体格外关注,这是自我国《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国内率先、大规模对校服实施召回的案例,也是各地质监部门在校服监管领域的创新举措。召回制度对提升校服质量有何作用?跟其他消费品相比,校服有哪些适合召回的特点?对于校服召回事件,政府、企业、消费者怎么看?为此,记者采访了负责重庆校服召回工作的有关方面人士,希望能为校服监管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两家企业备案召回计划
重庆市质监局法规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局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对中小学生校服质量的监督管理,采取监督抽查、专项执法等方式实施监管。从去年以来,为了提高监管执法的针对性,防止不合格校服流入中小学校使用,重庆市质监局连续两年组织市纤检局开展了对中小学校中使用的校服产品的专项执法。
2016年共抽检30个批次,其中1批次产品的耐干摩擦色牢度和耐湿摩擦色牢度不合格,2017年共抽检29批次,其中1批次的耐湿摩擦色牢度不合格。获知此情况后,重庆市质监局委托重庆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风险评估,经专家评估确认,色牢度不合格的校服容易通过汗水、摩擦等导致染料从校服迁移到人体皮肤,而染料的分子和重金属等都可能被人体吸收,对人体健康存在危害,属于制造缺陷。据此,重庆市质监局立即通知两家生产企业,确定缺陷产品的数量和流向启动召回,随后两家企业分别向重庆市质监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分别召回校服400套和4072套。生产企业将涉及召回的校服予以了退换。
突出企业主体责任
在谈到召回制度对校服质量提升的作用时,重庆市质监局法规处有关负责人认为,缺陷产品召回能够更加突出企业的主体责任,有利于督查企业切实承担起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完善质量管理体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产品缺陷,从而不断提升校服产品质量。“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更加突出对消费者安全、健康的保护,特别是校服这类可能对青少年健康产生危害的产品,只有及时采取召回措施才能消除其对健康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