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耕耘结硕果
——新疆葡萄出口澳大利亚回顾
□依米提 麻卫亮
十月的中国新疆秋意正浓,十月的澳大利亚墨尔本暖风袭人。南北半球气候各异的两个地区却因葡萄联系在了一起。
经过近一个月的海上旅行,产自新疆博州兵团第五师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的葡萄顺利抵达澳大利亚墨尔本港口,并经澳方检验检疫合格,摆上了澳大利亚消费者的餐桌,这是中国葡萄经过12年的历程首次出口澳大利亚,标志着中国葡萄又打开了一个国际高端市场,葡萄出口贸易又拉开了新的篇章。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与我国葡萄生产正好是反季节,2005年7月,质检总局代表中国政府首次向澳大利亚提出了中国鲜食葡萄的出口意向,至2017年10月,新疆葡萄代表中国首次出口澳大利亚,前后经历了12年的艰难历程。在这期间,中澳双方就中国葡萄输澳进行了多轮的植物检疫双边会谈、产地考察和交流,其中融入了中国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坚定的信念和坚苦的汗血。
为做好葡萄出口工作,质检总局代表中国政府向澳大利亚提出中国鲜食葡萄出口意向后,根据澳大利亚农渔林业部要求。
2006年4月,中方向澳方提供了详细的中国鲜食葡萄产区名单、有害生物分布发生情况、防控手段等相关技术资料。
2008年8月,澳方正式启动中国葡萄进口风险分析工作。
2009年9月,澳方派员来中国考察了新疆和河北的鲜食葡萄产区,核查有害生物发生状况和葡萄管理情况,并考察了出口鲜食葡萄的采摘、分选、包装和冷藏等全过程。
2010年1月,澳方列出中国鲜食葡萄有害生物清单并征求意见和审议。
2010年10月,澳方完成中国葡萄输澳风险评估工作并对外发布征求全社会意见。
2013年1月,质检总局与澳大利亚农渔林业部草签了《关于中国葡萄输往澳大利亚植物检疫要求的议定书》,双方商定符合澳方要求的中国葡萄可以出口澳大利亚。
2015年9月,中澳正式签署了《关于中国葡萄输往澳大利亚植物检疫要求的议定书》,标志着中国葡萄可以出口澳大利亚了,但由于各种原因,贸易始终没有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