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阔田野上播撒绿色希望
河北省承德市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富民增收
□ 于海超 李育宏
正值隆冬时节,天气寒冷,大地也安静下来。在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市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区里,连片的食用菌整齐地生长着,三三两两的菌农正在大棚里劳作,精心“伺候”着这些可以富民增收的“金”菇。
农业标准化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规范农业生产、保障消费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承德市质监局紧密围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突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农业标准推广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通过建立新机制、探索新模式、培育新农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有效推动地方农业发展。
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标准,农业发展就会失去强劲动力。
丰宁黄旗小米在市场上享有盛誉,产品具有较高的国内知名度。“为了保护黄旗小米这一知名品牌,2015年制定了省级地方标准《地理标志 黄旗小米》,规范了黄旗小米生产、加工、销售行为,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更好地保证了‘黄旗小米’品质特征和质量特色。”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标准的实施对丰宁境内2万公顷黄旗小米保护区域的小米产量和质量安全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按年产黄旗小米5万吨,每公斤20元计算,预计总产经济效益1亿元。
多年来,承德市质监局持续加大力度狠抓农业标准化建设,通过推进标准化建设,建立了农业标准体系,推动了马铃薯、山楂、药材、水果、蔬菜等种植、养殖业的规范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按标准化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营销水平,促使全市农业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的新型农业道路迈进,农产品的产量、品质及其市场综合竞争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是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截至目前,承德市质监局先后共制定47项省级农业地方标准,224项市级农业地方标准,涉及蔬菜、水稻、食用菌、玉米类、马铃薯,畜牧,林业,其他作物等行业,包括品种(种子)标准、栽培(养殖)标准、产品标准、质量安全和分等分级标准、管理和服务标准及综合标准等标准类型,这些地方标准基本覆盖了各县区的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环节,初步形成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省、市地方标准相配套的承德市农业标准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