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回应本报“关注诚信缺失问题”系列报道——
督促查处 让市场监管形成闭环(诚信建设万里行)
本报记者 林丽鹂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7月17日就本报刊发的“来信调查·关注诚信缺失问题”系列报道中涉及保健品、产品质量、虚假广告等领域的问题进行回应。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说:“针对报道的相关问题,总局高度重视,已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监管执法力度,核实处理报道中所涉及的具体案例,督导有关属地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严肃查处,让市场监管形成闭环。”
市场监管总局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保持整治虚假违法广告高压态势
对本报报道反映的产品质量问题,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围绕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大消费维权工作力度,不断改善消费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下半年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特别是加强消费领域市场监管。深入开展2018网剑行动,督促平台经营者履行主体责任。围绕与民生相关的商品和服务,继续做好针对各大电商平台线上商品专项抽检,并强化抽检结果处理,推进重点领域的消费维权。
对本报报道反映的虚假广告问题,这位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各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保持整治虚假违法广告高压态势,重点查处涉及广大人民群众重大利益和社会反映强烈的虚假违法广告,持续推进互联网广告专项整治工作,加强相关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形成监管合力,营造良好的广告市场环境。
威海市要求相关部门立即排查整改,加大对保健品“会销”的整治力度
本报6月26日刊发《四探保健品“坑老”现象》,报道了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保健品会议营销问题。对此,威海市委和市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领导作出批示,要求公安、工商、食药等相关部门立即排查整改,加大对保健品“会销”的整治力度,对“会销”场所发现一处,排查一处,绝不姑息。
6月26日当天下午,威海市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组织执法人员对“会销”场所进行了突击检查,其中环翠区重点对中心城区的宾馆、酒店等公共聚集场合逐户排查,并采取行政约谈、行政提醒的方式告知场所经营者,对“会销”举办方的经营资质、产品备案资料和身份证明进行把关,配合监管部门查处聚众虚假宣传违法违规行为。
|